有別於2022年整體金融市場都在承受損失的情形,絕大部分的固定收益報酬率在2023轉正,其中高收益債券市場表現連續兩年拔得頭籌。儘管經濟成長或在本年度放緩,投資機構持續對現今高利率下的經濟體韌性抱持樂觀態度。不同的資產類別之間回報率也潛在顯著差異,為投資者提供超越廣泛投資報酬的機會,應多加留意和產業受益於當下之景氣循環與聯準會政策。
2023市場回顧
美國經濟情況在2023年展現出驚人的韌性。儘管人們對通膨與借貸成本增加會造成景氣衰退的論調未曾少歇,各經濟指標依舊持續超出預期;舉例而言,美國經濟增長在2023第三季超過5%,居近兩年之冠。而強韌的經濟情況歸功於持續強勁的勞動市場;此現象促進家戶消費,並使得商家企業持續增加庫存以滿足需求。
2023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通膨水準皆在趨緩,令聯準會於七月及九月的會議上決定停止升息,並且讓經濟體逐漸適應當前的調整。然而通膨率目前仍高於聯準會的2%目標水準,倘若通膨趨緩的情勢反轉,升息亦有可能繼續發生。
在固定收益證券市場的表現方面,有別於2022年整體金融市場都在承受損失的情形,絕大部分市場分類的固定收益報酬率在2023轉正(見圖一),其中高收益債券市場表現連續兩年在一眾分類中拔得頭籌,高收益類別又以CCC評級債券與週期性消費產業領軍。
考慮到大部分散戶投資人的資產額度,難以直接持有多項資產以形成投資組合,不同固定收益EFT所提供的多元化資產分配無疑是一大福音。以23年之淨流量而言,投資者傾向於將資產配置於超短期或中長期之ETF,其目的分別是用於保持流動性並降低風險,以及表達投資人對目前市場利率走勢的看法。
2024年景氣預期
儘管經濟成長或在本年度放緩,投資機構持續對現今高利率下的經濟體韌性抱持樂觀態度。此外高利率或許不該視作對市場表現的過度限制,而是聯準會長期以來的量化寬鬆[1]政策邁向尾聲之際,逐漸回到5%左右的正常利率水準(見圖二)。至於潛在經濟下行的可能原因,包括較高利率帶來的累積影響,或是外部突發事件,像是地緣政治爭端之惡化;烏克蘭戰爭升溫、或西亞地區動盪加劇,有可能造成大宗物資(石油、天然氣)供應急遽變化、擾亂全球航運,並對全球經濟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1] 量化寬鬆是一種貨幣政策,由一國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入國債、房貸債券等證券,以提高貨幣供給量。目的為降低利率,以期提高市場資金供給。
在聯準會政策方面,目前自2022以來的11次升息已累積525個基點,以過去經驗來看,此次升息階段應已來到尾聲,然而如先前所說,倘若通膨控制不如預期,或維持在略高於3%的區間(見圖三),聯準會仍然有可能繼續升息。而目前的較高利率水準的維持時間或許將超出市場認知,而降息次數可能只有明年中以後一到兩次。在選擇投資板塊時應考慮以下經濟指標:
1. 美國失業率維持3.9%近歷史低點,就業市場維持強勁,然而此數據在去年中輕微劣化。
2. 穩定的零售銷貨數據表示消費者信心,可以持續支持GDP成長。
3. 投資等級與高收益債發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維持良好的狀況,足以應付較差的經濟情況。
2024固定收益資產類別與預期
台灣投資固定收益相關的ETF逼近2兆新台幣,2023年貢獻了近7,000億,可說去年的固收市場非常活絡。固定收益ETF大致可區分為不同風險等級的公司債與不同年期的(政府)公債。投資在公司債的總AUM達1.3兆台幣,以美元計價不同評級的平均年化配息率是:A評級約 4.97%,B評級約5.47%,高收益評級約 8.275%,見台灣債券ETF評比-公司債篇。而投資在公債的總AUM近4,000億,見台灣債券ETF評比-美國公債。
高收益(非投等)公司債
目前高收益債的殖利率曲線能夠產生較高收入,並在利差擴大時提供緩衝,同時比起權益部位有更低的波動度。本次景氣循環此類企業之基本面較強,平均而言信用條件逼近歷史高點。儘管槓桿程度與利息保障程度[2]在前兩季有輕微劣化,此類別企業之資產負載表情況平均而言依然處於健康狀態。發行者也積極處理即將到期之債務,應不至於有違約大幅增加之情況。
在2023年間,不同信用評級、以及產業類別之間存在報酬率的歧異(見圖四),此一現象在今年可能持續,並且提供勝過廣泛策略報酬之可能,以通俗之說法而言,就是存在擊敗債券大盤之機會,投資者在去年或許就注意到此跡象;在美國,主動式核心策略ETF的淨流量達116億美元,佔去年固定收益類別之最大多數。透過經理人對買賣時機之把握,以及對市場走跌之避險策略,主動式ETF相較於廣泛型投資較有可能賺取超額報酬,對於交易額較大之投資者,主動策略根據經理人之操作,還能有稅收抵免的效果。然而就長期之表現而言,要獲得勝過指數或大盤的報酬相當困難,較高的持有成本以及經理人頻繁的操作可能產生高額費用。投資人不妨將主力放在指數追蹤,並將主動策略作為輔助,以期在市場下跌時降低回落。
[2] 槓桿程度是用以衡量借貸資金與自有資金之比例,常見之指標有:負債/權益比率、權益乘數等。利息保障程度則分析當期現金流是否足以償付利息費用,如利息保障倍數=EBIT/利息費用
目前市面上投資高收益公司債的ETF有:國泰1–5Y非投等債(00727B)、復華彭博非投等債(00710B)、富邦全球非投等債(00741B)。在評價一檔ETF時,可以從效率面(總費用)、交易面(買賣價差 ,基金規AUM)、配適度(與追蹤指數的偏離度)來考慮。
高收益債ETF的費用與追蹤誤差明顯較高,而富邦全球非投等債的淨值雖遠小於其他兩者,價差卻無太大區別。
投等公司債
與2022年相比,投等債殖利率上升一倍有餘,此類別之企業基礎也依舊堅實。BBB評等公司的槓桿指標低於疫情前水準,債務保障比例及營收都處於良好狀態,而以年化報酬而言,投等債的報酬表現全面優於美國公司債指數(見圖五)。投資機構認為高於6%的殖利率即可彌補BBB信用評等潛在之風險。以下為三項指標分別表現最好者。
新興市場主權債
在固定收益資產中,新興市場主權債在全球通膨放緩、美元走弱的情形下能夠縮小利差,而此類型債券基金在2022年為固定收益資產中表現最差,主要是利率變化的緣故。在2023年間此類別表現有所提升,勝過美國國債與投等債指數,儘管如此依然遜於高收益類別。若要投資可考慮多元化並選擇較短期限,以避免利率風險與利差存續期間風險。
台灣目前此類型的ETF相對較少,其追蹤誤差普遍而言較大,其中甚至有誤差接近10%者,投資時應多注意基金與追蹤指數的配適度。
美國公債
較高的殖利率曲線,讓市場對政府公債的興趣增加,投資者可依照其投資目標與風險趨避程度配置。就2023年而言,短期公債在殖利率曲線上表現最佳,其所產生的總體回報,對低波動要求的投資者有強大吸引力。而長天期公債連續兩年為負回報,因為長期公債波動度異常的高,而長天期殖利率處於較高水準。由於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降息,可考慮購入中長期公債增加存續期間[3],以獲取預期增值。而短天期公債可繼續持有,做為現金管理之手段或用以增加流動性。市面上之美國公債ETF,以費用而言長期ETF最低,約13~16BP,短期ETF次之,約13~22BP,中期則為三十多BP。大部分的資金都集中於長期ETF,小部分在短期,極少數在中期。對比之下ETF的規模與總費用呈現反向關係,符合一般而言規模經濟的預期。
[3] 存續期間表達價格對利率的敏感度,由於債券價值與利率呈反向變動,預期降息時增加投組存續期間能夠賺取更多增值。
以下為美國短期公債ETF相關指標之比較:
中期公債之ETF僅有兩檔:
如下是長期公債:
美國抗通膨債券
由於實質利率達到十四年來的高點,抗通膨債券除了總報酬率可觀,同時也能夠作為全球通膨的避險措施,然而由於票面利息更低,倘若沒有顯著通膨聯準會卻持續升息,比起其他債券將會有更大之資產價值減損。目前市場情況而言,儘管其他種類的固定收益資產在同樣高的實質利率之下有更好的報酬率,然而結束升息有可能使通膨程度繼續上升,讓抗通膨債券的收益相較之下更有吸引力。目前台股市場上並無相關之ETF
總結
當今殖利率在各市場類別皆處於十多年來之高點,並且經濟情況保持強韌,不同的資產類別之間回報率也潛在顯著差異,為投資者提供超越廣泛投資報酬的機會,應多加留意和產業受益於當下之景氣循環與聯準會政策。
免責聲明:本文章所提供之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交易之依據,任何投資行為均有其風險,使用者在做投資之前應理性思考,獨立判斷,並自負投資盈虧責任,本作者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