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金融商品中,有許多我們常見的基礎資產,比如股票、債券、不動產等等,從這些商品中又可以延伸出其他金融商品,如期貨、選擇權等等,此類交易工具稱為衍生性金融商品,不直接擁有實體資產,可幫助投資者創造彈性操作空間、提高流動性等等。而今天我們要來了解其中期貨與選擇權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們在ETF世界中的應用場景。
期貨簡介
期貨 (Futures) 是一種未來契約,規範買賣雙方在未來的某個日期,以約定的價格和數量,買進或賣出某項商品。
舉例來說,種植玉米的農夫常常會擔心萬一玉米大豐收,價格會下跌不少,而收購玉米的加工工廠,則會擔心如果玉米價格波動大,會對經營成本有不小影響,因此,農夫與加工工廠雙方約定好契約,於今年年底以每公斤50元交易100公斤玉米。
期貨市場功能
- 避險:避險者會透過與目前部分相反方向的操作來消徐與資產價格相關的波動性,適合風險趨避者。舉例來說,當我今天買了一張台積電的股票,擔心其會受市場景氣影響走跌,可以透過放空期貨的方式抵銷跌價風險,但同時也會限制股票上漲時的獲利利潤。
- 投機:投機者會試圖從價格變化、波動中獲利,且因為期貨相較於股票來說是高風險高報酬,所以適合風險愛好者。
- 價格發現:由於期貨價格、交易量等市場訊息,即時地被揭露出來,投資人可由此判斷隱含於未來價格風險的資訊。
期貨契約標準化
為了確保買賣雙方會盡到履行的義務,期貨交易所將期貨契約標準化,其中的要素包含:
- 標的物:也稱作現貨,為合約中交易的商品名稱,以台灣來說分為四類,分別是商品類、股票指數類、股票類以及匯率類。
- 數量:以「口」作為交易單位,例如在臺灣期貨交易所中,一口台灣股價指數期貨的契約規格是台灣加權指數乘上新台幣 200 元。
- 交割月份:為契約的到期月份,台灣加權指數期貨的交割月分是當月起連續 3 個月分,另加上3、6、9、12月中 3 個接續季月,總共 6 個月分。例如現在是2024/8/14,在市場中可看到8月、9月、10月、12月、3月及6月的台指期商品。
- 交割方式:包括實體交割與現金交割二種。實體交割主要用於大宗物資期貨合約。對於對於沒有實體標的物的期貨,像是指數或ETF期貨,通常採用現金結算來進行交割。
- 交易時間:
- 日盤 8:45~ 13:45
- 夜盤 15:00~隔日05:00
6. 最後交易日:當月的第三個星期三為該期貨契約交割月份的最後交易日, 過了這天之後的隔天起,該契約便會從市場上消失。例如2024/8/21為8月的 最後交易日,過了此日後,原本8月份的契約會消失,交割月份變成9月、10月、11月、12月、3月及6月。
保證金機制
期貨交易所建立保證金交易制度,買賣雙方都必須根據合約的總金額,先拿出一筆錢當作「保證金」,此金額只有合約總值的一小部分,可以把它想成是「訂金」,是交易履行的擔保,且其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 原始保證金:帳戶裡面至少要放的金額,否則無法下新的買賣單
- 維持保證金:帳戶裡面已經有期貨部位,當帳戶少於維持保證金的金額,就會被通知要追繳保證金,可以用一杯水的角度去理解,原始保證金為倒入杯裡的水,而維持保證金為杯子上的一個刻度,當杯中的水量低於此刻度,就要再把水量補足至原本的水量。
因為只需要支付部分保證金就能操作大額交易,因此期貨具有以小博大、高槓桿的特質,放大了交易人的獲利和風險。
期貨ETF商品及其隱憂
在市場中有不少期貨商品,近年來也衍生出許多期貨ETF,像是原油 (00642U)、黃金 (00635U)、美元指數 (00682U) 等貴金屬、能源、匯率相關的,以及較受大家關注的槓反型期貨ETF,此為槓桿型及反向型ETF的總稱,主要是藉由操作期貨來去達成正向或反向倍數的目標,此類型熱門的台股ETF有像是 0050正2 (00631L)、0050反1 (00632R) 這類指數ETF,優點在於避免期貨到期風險、保證金風險,且同時具備固定槓桿比例,不需要自行控制風險。
不過,以上所述的期貨ETF也有其隱憂,像是管理費較貴、易發生溢價情況(投資人買貴),此外,也會因原物料、趨勢行情、轉倉成本導致價格大幅波動,且大部分期貨ETF沒有漲跌幅限制,因此相較於股票來說風險高出不少。
在過去也曾經發生好幾次期貨ETF下市的情形,好比說過去的元大S&P原油正2 (00672L) 是因2020年原油期貨崩跌至負油價,且後續的基金調整策略錯誤,導致油價回升時資產淨值未能同步上漲,使著此ETF在30個營業日的平均淨值低於2元,最終面臨下市。而期富邦VIX (00677U)是當時國內首檔VIX期貨指數ETF,如果股市下跌,那此檔ETF就會上漲,不過在2021年全球股市大多頭情況下,最終也同樣面臨淨值過低及下市的結局。
選擇權簡介
選擇權 (Options),是一種契約,買方有權利在未來的特定日期或之前,以特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標的物。選擇權的買賣重點是針對「權利」上,而非直接買賣某項標的物,因此,當狀況不利於買方時,買方可以選擇放棄執行權利,不同於期貨交易是雙方都有義務。
舉例來說, 今天的台積電價格為800元,但我認為股價可能會持續創高,因此買入一個台積電履約價900的買權,且為3個月後到期的。等3個月後,發現目前台積電股價已經來到1000,此時選擇執行買權的話,等於說自己可以用較於低廉的900元去買進台積電股票賺取利潤,且此時的賣方不得拒絕我的要求。
由上表可發現買方虧損有限,但獲利無上限;而賣方虧損無限,但獲利有上限、承擔所有風險。雖然看似當選擇權賣方因為風險較大較為不利,不過其實賣方通常有較高的勝率,因此長期而言容易獲利。
選擇權價值
選擇權的履約價格,是權利執行時用以執行的約定價格,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好比說針對買權來說,絕對是希望履約價愈低愈好,如此一來當現在的對應商品指數愈高,賺到的報酬愈多大家可以用剛才台積電的例子去試想,對於賣權來說則相反。以下將其影響因素列出:
為了知道選擇權目前是否是賺錢狀態,會將選擇權履約價與標的物的價格做比較,若是賺錢狀態則稱價內、賠錢狀態則稱價外、不賺不賠則稱價平,而買權跟賣權的狀態會顛倒。
選擇權的價值,也就是所謂的權利金,其組成為內涵價值加上時間價值。
- 內涵價值:選擇權的未實現損益,選擇權只有處於價內才有內涵價值。
- 時間價值:履約中的希望值,只要選擇權尚未到期,選擇權就還有機會轉變為價內狀態,不過越接近到期日,達成履約價的時間越短(代表達成目標難度增加),因此價值隨時間流逝。
選擇權履約方式
選擇權依履約方式不同,主要可分為美式及歐式選擇權,主要差異是選擇權的買方是否能在到期前要求履約。
- 美式選擇權的持有人能在到期日或之前任一日要求履約
- 歐式選擇權的持有人僅能於到期日要求履約。
選擇權基礎策略
在選擇權的世界中,買方可選擇要不要買,或要不要賣的權利,也就是所謂的買權、賣權,那針對買賣雙方,對於買、賣權兩種商品排列組合,可以形成四種選擇權交易策略。
- 買入買權 (Buy Call):預期價格未來會大漲 (看漲)
- 賣出買權 (Sell Call):預期價格未來不會大漲 (盤整、看跌)
- 買入賣權 (Buy Put):預期價格未來會大跌 (看跌)
- 賣出賣權 (Sell Put):預期價格未來不會大跌 (盤整、看漲)
選擇權搭配現股策略
Covered call 掩護性買權
意思為手上持有股票,並於同一時間賣出買權,帶來權利金收入,但同時也會犧牲掉標的資產上漲的潛力。通常使用此策略一般是預期價格波動不大,因為當股價上漲了,賣出買權的部位就會虧損。但因為同時手上持有股價上漲的現股,兩者部位相互抵銷。而當股價下跌時,掩護性買權的投資者會因賣出買權賺取權利金,減少股市下行帶來的衝擊。
想要更多的了解此策略以及實際應用的話,我們也推薦您「JEPI:防禦型策略與穩定現金流的最佳結合」這篇以主動型ETF,使用掩護性買權的文章喔。
Protective put 保護性賣權
意思為手上持有股票,並於同一時間買入賣權,當股價下跌時,雖然股票價值減少,不過買入的賣權也因獲得權利金而相互抵消。而當股價大漲時,損失的僅僅是買入賣權的權利金,而股票的價差收益仍可以賺得。通常使用此策略是認為股市長期而言是會上漲的,不過仍擔心短期內可能會有回檔拉回的可能性。
在美股市場中的例子有 S&P 500 Tail Risk ETF (Global X-標普500尾部風險ETF),代號XTR,以及Nasdaq 100 Tail Risk ETF (Global X納斯達克100尾部風險ETF),代號QTR,分別是以買入S&P 500賣權以及買入Nasdaq 100賣權加上其指數中之成分股去創造。
選擇權組合策略
選擇權是在任何情況之下,只要對於未來預測的準,就能藉此獲利的投資工具,也因為如此,選擇權衍生出許多策略來滿足投資者不同時期的需求。主要分為價差交易策略 (Speard) 、組合交易策略 (Combination),價差交易是利用不同的買權或賣權組合,組合交易則是將買權和賣權結合,以及其他選擇權搭配現股、期貨等金融商品的組合策略。
這裡我們拿緩衝型ETF (Butter ETF) 來介紹,組成為選擇權、短期債券、股票或期貨,是將傳統股債配加入選擇權後去進一步做風險報酬調整,其策略為利用買權及賣權的組建來投資標的指數,此類ETF特別的部分在於在下跌時可以得到緩衝損失保護,不過會犧牲掉上漲的部分獲利,因此其風險及報酬相對於大盤來說皆較低。
像是美股市場中的Innovator S&P 500 Power Buffer ETF,代碼PSEP就是此類ETF,其優點為流動性佳、可控制股市下行風險。另外,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不同緩衝程度的Butter ETF,適合想要賺取一定利潤,但同時又希望在股市下行時避險的投資人去做選擇及考慮。
總結
期貨與選擇權作為高槓桿的金融衍生性商品,讓投資者能夠以較小的資金獲取高額收益,但也伴隨著較大的風險。因此,交易者必須深刻理解其運作機制,並進行合理的風險管理。
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穩定、股市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傳統的股票投資變得相對困難,市場中的不確定性增加,進一步放大了潛在風險。此時,透過期貨與選擇權的靈活性,投資者能夠設計出多樣化的衍生策略,不僅能有效避險,還可以通過策略性的安排,利用市場波動來達到獲利的目的。透過期貨對沖現貨風險,或使用看跌(賣權)與看漲(買權)選擇權來應對市場波動,更可以藉由 ETF 包裝期貨或是現貨與選擇權的投資組合,成為流動性高的槓反型或是增強收益型的ETF。不過這同時也要求投資者具備更高的專業知識和風險管理能力,以應對市場中的潛在挑戰。
感謝您的閱讀,在我們即將結束之前,我們想向您推薦「高股息ETF的月月配策略解析:00929月月配VS. 自組月配息」。這是一篇運用ETF評比,將幾檔季配的高股息ETF,自行合成高品質的月配高息ETF投資組合,提醒了解市場發展的現況可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及其風險。如果您還沒閱讀過,請點擊下方的連結,回顧精彩內容。我們相信您也會受益匪淺!
免責聲明:本文章所提供之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交易之依據,任何投資行為均有其風險,使用者在做投資之前應理性思考,獨立判斷,並自負投資盈虧責任,本作者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發佈留言